記者16日從青海電科院獲悉,由該院牽頭承擔的《高原凍土地區輸電線路桿塔基礎失穩演化機制及防控關鍵技術》科研項目近日通過專家成果評價。
馮卓團隊利用一種獨特的昆蟲咬蝕結構巧妙證實了化石植物存在感夜性(葉片白天展開,夜晚合攏或下垂),把植物感夜性的起源時間推到了2.5億年前,并提出植物葉片的“睡眠運動”可能在不同植物支系中存在多次獨立起源,代表了一種趨...
努力推出一批具有世界影響的重大原創成果,推動青藏高原研究事業進入國際第一方陣。
現生的非洲黑犀和已絕滅的伊朗犀,都在臨夏盆地找到了它們起源的祖先類型化石。
記者從第二次青藏科考隊“人類活動歷史及其影響”分隊了解到,隊員們研究認為近期在西藏日喀則南木林縣共塘遺址檢測到的3000年前的奶類殘留物,是青藏高原早期奶制品消費的證據。
自然、輕松地在人群中穿行,是每個普通人生活的日常,然而,這對于右側先天性小耳畸形的扎西(化名)來說,卻是一種奢望。
4日,拉薩三級政務服務大廳170余個服務窗口正常有序運轉,2臺智能機器人也開始“上崗”忙個不停,成為辦事大廳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近日,以“弘揚科學精神 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西藏自治區“科技下鄉”集中服務活動在西藏自治區昌都市察雅縣吉塘鎮吉塘社區啟動。
月1日,記者從西藏大學獲悉,該校4項科研成果獲得2022年度西藏自治區科學技術獎。
西藏墨脫縣背崩鄉地東村優質白肉雜交枇杷新品種示范基地里,枇杷樹長勢喜人。
今年甘孜州政府工作報告對數字甘孜建設做了進一步謀劃,提出加快構建“1+5+1”數字甘孜體系,“讓政府決策更科學、城鄉管理更精細、群眾辦事更方便”,為甘孜州高質量發展持續增添發展動能。
走進昌都市農科所的蘋果新品種展位,農民多吉頓珠滿臉喜悅。
六年多來,青海牢記總書記囑托,抓住機遇,依托得天獨厚的“風光”資源,著力推動清潔能源開發、新型電力系統構建、儲能多元打造,清潔能源建設跑出加速度,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清潔能源企業在青海集聚發展。
五年來,西藏全區科技界著力提升創新體系效能,持續優化創新政策環境,逐步拓寬創新投入渠道,西藏全社會研發經費年均增長17.5%;財政科技支出占GDP比重達到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