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數字化高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日益突出,需要大力培養“數字工匠”,為推進產業數字化、數字產業化,建設數字中國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蘇州大學牢記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責任,不斷優化學科建設生態,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建設一體化創新生態鏈,充分發揮研究型大學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策源地作用。
中國堅持新糧食安全觀、加強糧食安全的一系列重要舉措,對促進全球糧食安全合作、推動全球共同維護糧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夜間經濟繁榮程度通常被視為一座城市經濟便利度和市場活躍度的晴雨表。
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當前,中國對外開放正邁出新步伐,加快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為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持續提供動力。
堅持自信自立,是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堅定信念,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創造歷史偉業的重要法寶,是走好新的趕考之路的實踐要求。
世界觀和方法論之間具有一致性,有怎樣的世界觀就有怎樣的方法論。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本質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將這項事關國家長治久安與社會和諧穩定的戰略任務進一步推向前進,首先要從個體、社會、國家等維度厘清其科學內涵與重大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堅持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則,從本質上、整體上、多向度地把握了現代化內涵,改變了以往理論界對現代化內涵的片面認識。
戰略安排體現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連續性和傳承性。
促進共同富裕,要更加注重公平正義,堅決防止兩極分化,聚焦縮小收入差距、城鄉差距、區域差距等,不斷完善切好分好財富“蛋糕”的制度體系,使發展成果更加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
能源安全是關系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性、戰略性問題,對國家繁榮發展、人民生活改善、社會長治久安至關重要。
產業是實體經濟的核心所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是新發展階段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縱覽世界近代史,大國崛起中的沖突被稱為難以逾越的“修昔底德陷阱”。究其原因,是隨著西方現代化道路的延伸,不和諧的“現代性”噪音不斷擴大,出現了三個方面的關系緊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