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巴林寺:繪就民族團結新畫卷
強巴林寺位于西藏自治區昌都市昂曲和扎曲兩水交匯處,是藏傳佛教格魯派六大寺廟之一,由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的弟子向森·西繞松布于公元1437年創建,是歷代帕巴拉活佛的駐錫地,有著愛國愛教的優良傳統,見證了藏漢交融、昌都解放、民族團結的光輝歷史。
強巴林寺始終把僧人愛國主義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放在突出重要位置,以實際行動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民族團結,曾被授予“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先進集體”“全國創建和諧寺觀教堂先進集體”“首屆全國宗教界先進集體”等稱號,被命名為“首批宗教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多次榮獲自治區級、市級“和諧模范寺廟”稱號。
近年來,強巴林寺緊扣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主線,緊抓創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目標,深入推進民族團結模范區創建各項工作。1月13日,強巴林寺被命名為第十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
提高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的自覺性
強巴林寺堅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作為民族工作的重要抓手,成立專項工作領導小組,在全面、廣泛、持久、深入開展創建活動的基礎上,明確責任分工和組織保障,把創建工作與寺廟管理、教育、服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同考核。以“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為目標,寺廟管理委員會組織宗教界代表人士多次召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專題會,結合寺廟實際,制定《強巴林寺管委會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進寺廟”工作方案》,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示范創建工作列為寺廟扎實推進民族工作的重要內容。
立足寺廟管理實踐經驗,強巴林寺探索建立“1+1+1”(一個分班管理小組、一名學修班負責人、管理一個學修班僧人)結對式學習互助小組,形成“一組帶一人、一人帶一班、一班帶一片、一片帶全寺”的聯動學習機制。特別是《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創建條例》實施后,著重抓好“三個學”,即管委會領導和高僧大德士示范“帶頭學”、寺管干部和寺廟僧人廣泛學、豐富載體“促進學”,營造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全面提高創建民族團結進步示范單位的自覺性。
強巴林寺僧人通過集體學習、成立學習小組、視頻學習會議等方式,多舉措、多形式、多渠道學習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模范區創建條例》《藏傳佛教活佛轉世管理辦法》《宗教事務條例》《互聯網宗教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大力開展書法比賽、結對幫教、交流討論等活動,促進學習教育往深里走、往實里走。
縱深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強巴林寺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宗教工作,積極探索藏傳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新途徑,堅持正面引導,依托 “遵行四條標準、爭做先進僧尼”教育實踐活動和“國家意識、公民意識、法治意識”教育活動,以愛國主義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著力突出民族團結宣講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實效性。
借助新中國成立7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60周年等重大節點,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西藏地方和祖國關系史教育、反分裂斗爭等作為重要主題,深入挖掘強巴林寺歷代高僧大德愛國事跡、西藏和平解放進程中昌都宗教界擁護解放軍的光榮義舉,引導宗教界弘揚優良傳統。
2022年6月,強巴林寺組織開展“三個意識”教育專題宣講,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鮮活的事例闡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等專題內容,對僧人提出明確要求。
強巴林寺還深入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按僧尼掌握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實際水平進行分類教學,在寺廟中開夜校班學習《寺廟僧尼學漢語教材》,聘請教師授課20余場次,發放學習書籍400余份,推送微信學習知識20余條,受教僧人5000余人次。
把民族團結進步與寺廟和諧穩定深度融合
強巴林寺始終堅持兩手抓,在旗幟鮮明地維護民族團結的同時,深入開展反分裂反滲透斗爭,圍繞寺廟依法管理重點工作,把民族團結創建工作與寺廟和諧穩定深度融合。
創新宣講模式,時刻樹立理論政策宣講也是一門“翻譯話”的理念,把“普通話”翻譯成“地方話”,把“文件語”變為“家常話”,使高深抽象的政策理論變得生動鮮活。
以寺管會干部宣講為主,充分發揮寺廟堪布、格貴、活佛、格西等“關鍵少數”良好示范帶動作用,以宣講式、傳單式、授課式、競賽式、家常式、文藝式、案例式、微信式、有獎問答式等方式為抓手,結合寺廟僧人的文化水平和思想實際,開展分類宣講。對年齡較大、行動不便的老年僧人,把看望慰問和“送教上門”相結合,落實“面對面、一對一、一對多”幫教宣講,提升宣講效果。
強巴林寺積極開展各項公益慈善事業,曾為湖北武漢、西藏疫情捐助善款,充分體現出民族團結一家親的情懷,彰顯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弘揚中華民族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強巴林寺在寺管會的帶領下,嚴格落實宗教領域“三個暫?!惫ぷ饕?,認真落實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積極引導寺廟僧人遵守疫情防控政策,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自覺踐行“四條標準”,確保強巴林寺“零輸入”“零感染”,守住強巴林寺疫情防控安全防線,為創建“無疫”寺廟打下堅實基礎。2022年9月,強巴林寺主動向昌都市卡若區捐款40萬元用于抗擊疫情,用實際行動與全市人民勠力同心、守望相助。
新時代新起點,強巴林寺將繼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各項工作,不斷夯實寺廟和諧穩定的基礎,為促進宗教和順、社會和諧、民族和睦作出更大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這座藏傳佛教寺院為何被稱“高原小故宮”?
青海瞿曇寺是中國西北保存完整、規模宏闊、質量精粹的明代官式建筑群,瞿曇寺隆國殿與北京故宮太和殿的前身奉天殿出自一個藍本,朱元璋所賜“瞿曇寺”匾系該寺鎮寺之寶。[詳細] -
唐卡寺:發揚偉大抗疫精神 捐款捐物共克時艱
-
一塊碑,一座寺,一群愛國愛教僧人
長期以來,在義章寺駐寺干部的幫助下,義章寺僧人每天晚上堅持用一個小時時間學習國家通用語言文字、練習書法。如今,大部分僧人都能講一口流利的普通話,能拿筆寫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