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今追昔 鑒往知來:讓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厚植各族人民心中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鞏固和發展最廣泛的愛國統一戰線。完善大統戰工作格局,堅持大團結大聯合,動員全體中華兒女圍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一起來想、一起來干。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辫T牢中華民族一家親的思想基礎,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始終貫穿于我國各族人民在漫長歷史進程中交往交流交融、投身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實踐中。作為新時代的民族新聞工作者,不僅肩負著“宣傳黨的民族政策、增進民族間的和諧交流、傳遞民族地區百姓心聲”的崇高使命,也被賦予見證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等民族地區社會發展和時代變革的機會。
復興征程:增進各族干部群眾的國家政治認同
正如費孝通先生所說,中華民族作為一個自在的民族實體,是在幾千年的歷史過程中形成的;而作為一個自覺的民族實體,是近百年來中國和西方列強對抗中出現的。自1840年以來,中國人民飽受帝國主義侵略和中國政治分裂的苦難。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激勵著國人對共同歷史命運的反思,以及對政治共同體的不斷求索和制度實踐。
伴隨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中國共產黨歷經曲折探索,領導各族人民勇擔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重建了政治共同體。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經過70余年民族事務的勵精圖治,帶領中華民族踏上“站起來、富起來和強起來”的復興征程,增進了各族干部群眾的國家政治認同,因為始終踐行民族大團結,保證各民族共同當家做主、參與國家事務管理,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各族人民心中進一步鑄牢。
猶記2012年秋天,筆者在西藏林芝米林縣南伊鄉遇見的珞巴族女干部亞瑪,1980年出生的她在西藏念完小學后,考上了內地西藏班。沐浴國家“援藏項目”的春風,亞瑪先后在湖南、北京、上海等多地求學,學成后主動回到西藏、自愿服務家鄉。珞巴族是我國人口較少的民族,居住在我國喜馬拉雅山南麓,上世紀50年代末從奴隸社會直接進入社會主義社會。走出深山洞穴,搬到地勢平坦、通公路、有電站的河谷定居。
得益于國家“興邊富民”的政策,當地開荒造田,因地制宜發展農牧業,興辦學校和醫療站,培養本地民族干部。亞瑪只是萬千少數民族干部中的一員,她的親戚曉紅作為十屆、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曾多次與國家領導人面對面共商國是,探討珞巴族的發展,親歷和見證了珞巴族經濟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跨越。
圖為2012年西藏林芝米林縣農場的水果大棚,碩果累累。攝影:夏炎
各方參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
改革開放特別是市場經濟體制改革,使生產力得到跨越式發展,為中華民族經濟共同體建設注入新的活力。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決策部署下,承擔對口支援任務的各方積極參與,投入巨額資金、覆蓋前所未有的廣泛領域,援藏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有力促進了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肅、青海涉藏州縣經濟社會發展和民族團結進步,在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中,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奠定堅實的經濟基礎。
“要致富,先修路?!?012年筆者第一次進藏,天剛蒙蒙亮從拉薩驅車出發,日落西山才能抵達林芝八一鎮的記憶,隨著拉薩-林芝高等級公路的開通暢行,成為永久的“回憶”。道路的暢通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經過粵藏兩?。▍^)歷時6年的規劃建設,林芝魯朗國際旅游小鎮項目正式運營。發展生態旅游,也成為當地農牧民脫貧增收的新路。近年來,借助互聯網,當地還涌現出不少短視頻網紅,原汁原味地展現高原自然美的同時,創辦并打造家庭旅館品牌。
圖為2020年西藏林芝魯朗鎮扎西崗村家庭旅館內景,魯朗在藏語里意為“神仙居住的地方”。攝影: 夏炎
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為契機,西藏依托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資源,推進富民興邊行動。如日喀則積極發展鄉村旅游,統籌城鄉發展、促進鄉村振興。2021年日喀則市接待國內外游客720.7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7.08億元,分別是2012年的4倍、2.68倍;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發展邊貿物流業,2021年實現外貿進出口總額27.94億元,是2012年的2.6倍。隨著各民族經濟交流的日趨頻繁和相互依存度前所未有的增加,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也進一步向縱深推進。
圖為俯瞰日喀則亞東溝,攝于2012年。亞東縣地處祖國西南邊陲,是中國與不丹、印度錫金進行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要道。攝影:夏炎
交流互鑒: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我們在世界文化激蕩中站穩腳跟的根基。沒有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層次認同,中華民族文化共同體建設也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在中華各民族文化歷經5000多年相互對話和交往交流交融的碰撞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也是在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過程中不斷與時俱進的。如歷史上著名的“茶馬古道”,不僅是古代的交通要道,也見證了藏族與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在凝聚各民族精神、推動各民族團結的過程中,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各民族之間的文化交往、交流和交融也蘊含著對其他民族先進文化的尊重、欣賞、學習和借鑒?!叭弧钡氖穼嵆蔀橹腥A各民族構筑共有精神家園、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想基礎。
圖為2018年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德格印經院內正在雕版的匠人。德格印經院藏族雕版印刷技藝古老而獨特,為藏族文化、中華文化的傳承延續發揮了重大作用。攝影:夏炎
圖為2012年西藏日喀則拉孜縣民間藝術團正在排練。拉孜縣是藏族傳統歌舞“堆諧”的故鄉,2008年“拉孜堆諧”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攝影:夏炎
近十年來,在一次次赴西藏和四省涉藏州縣的采訪和調研中,我們看見幾代藏族人對于傳統技藝的堅守,言傳身教,憑借悟性和敏銳的感知,讓藏刀、藏香、唐卡、“澤帖爾”等民族手工藝和珍貴的文化產業在高原傳承、延續和發展;領略到西藏的“熱巴”舞流傳到云南迪慶后,由藏族傳承的同時,還被傈僳族、納西族學習并傳承創新,形成多民族共享的舞蹈藝術——別具一格的“迪慶熱巴”。
圖為老伯向記者解釋普通藏刀和“拉孜藏刀”的區別,攝于2012年。2009年,西藏日喀則拉孜縣農民次旦旺加被國家文化部認定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藏族金屬鍛造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攝影:夏炎
圖為2020年西藏山南乃東縣民族嘩嘰手工編織專業合作社陳列的“澤帖爾”紡織服飾?!皾商麪枴笔巧侥蠞僧旀偑氂械募兪止そq毛嘩嘰紡織產品。攝影:夏炎
2019年,我們還在云南香格里拉尼西鄉見到省級尼西黑陶非遺傳承人拉茸肖巴,這位8歲起跟著爺爺學習黑陶燒制技藝的90后藏族青年,緊跟時代步伐,在守藝的同時開拓創新,祖孫接力,將傳承千年的黑陶歷史文化得以弘揚和發展,一些文創產品遠銷其他省市甚至國外。
圖為2020年云南香格里拉尼西鄉湯堆村第八代黑陶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拉茸肖巴向本網記者介紹黑陶制作工藝。攝影:夏炎
圖為2019年云南迪慶州維西縣的塔城熱巴傳承隊伍。攝影:夏炎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要“積極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和文化遺產保護傳承”,挖掘文化遺產的多重價值,使之成為承載中華文化、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和文化產品?! ?/p>
圖為2019年塔城熱巴傳統展示館中陳列的傈僳族服飾。云南迪慶塔城鎮境內居住著藏族、納西族(其中有隸屬納西族支系的瑪里瑪薩人)、傈僳族、白族、普米族等8個民族。攝影:夏炎
多元融合:促進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歷史中,各民族歷經了數次“大遷徒、大碰撞和大交融”,最終形成了分布上交錯雜居、文化上兼收并蓄、經濟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接近的社會生活共同體。如藏彝走廊,歷史上藏族南下、彝族北上、漢族西進在四川省甘孜州九龍縣交匯繁衍,使九龍成為藏、漢、彝各占三分之一的民族雜居區,區域內還有眾多民族分支,各民族文化具有共性,也有個性。在長期的互動交融中碰撞出多元生活方式,并形成較高程度的社會認同。
2021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提升民族事務治理法治化水平。這一要求落實到地方,便是要堅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務,為促進各民族廣泛交往交流交融、推動民族地區現代化建設提供制度化保障。如同年8月上線的由重慶市、四川省、貴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區等協同探索推出的西南五省份“跨省通辦”服務專區,為戶籍遷移、醫保社保、道路運輸等事項“無差別受理、同標準辦理”提供了平臺支撐,為企業和各族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異地辦事服務。
近些年在涉藏州縣基層,我們目睹機場、公路、特色餐館、宗教場所和文化活動中心等公共服務體系的不斷改善;針對社區多民族的特點,提供兼具實用性和服務功能,滿足各民族成員多樣化的社會生活需求和文化需求。如青海涉藏州縣,多民族聚居、多宗教并存、多元文化共融,各族人民在這片高原熱土共居、共事、共樂,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
圖為2019年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第七屆瑪域格薩爾文化旅游節上速度賽馬比賽預賽現場。攝影:夏炎
需要看到的是,當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還面臨著諸多外部壓力和內部風險。國際局勢的動蕩、地緣沖突、逆全球化、民族分裂主義、互聯網時代的負面社會思潮、我國城鄉差距及相關配套措施的滯后狀況等,客觀上仍將長期存在。要堅決防范民族領域重大風險隱患,積極穩妥處理涉民族因素的意識形態問題,促進各族人民不斷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犯其至難而圖其至遠”。在新的歷史征程上,黨的新聞工作者應牢記使命,把握黨性、人民性、創新性的有機統一,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夯實敘事本領,增強中華民族歷史觀的宣傳,促進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團結統一,堅持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引領促進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構建。(中國西藏網 特約撰稿/夏炎 作者系中國西藏信息中心副編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或“中國西藏網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中國西藏網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
【西藏觀察】在西藏,民族團結這首歌越唱越響
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加強和改進黨的民族工作,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詳細] -
扎實推進雪域高原經濟高質量發展
事實上,“冬游西藏”自2017年推出以來,憑借景區免費,酒店、交通、旅行社大力度優惠等政策,游客和商家都享受到了紅利。[詳細] -
新春走基層│西藏瓊結縣特日村:產業分紅讓村民增收笑開顏
時值農歷大年初三,雖是數九寒天,但歡歌陣陣、笑語聲聲讓海拔4200米西藏自治區山南市瓊結縣加麻鄉特日村高山畜牧養殖場首次薪資結算暨分紅儀式顯得格外熱烈。[詳細]